第三百九十八节 给颗甜枣-《回到明末当军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才是大甜枣。

    杨潮无意在土地上大肆搜刮,清丈土地不过是一种调整手段而已,是将穷人负担的税赋,转移一部分到豪族身上,其实在减免丁口税和三饷后,豪族纳税也没有多,因此杨潮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,将减免的那部分实惠放到最底层、人数最多、怨气最大的百姓身上。

    “杨都督体恤百姓,吾等替百姓感谢都督。”

    豪族们一听三年后他们能少缴纳一半税收,当即夸奖起了杨潮。但是眼神中充满狐疑,谁会相信官府不搜刮呢。

    “以这次清丈的田亩鱼鳞册为计,明年的夏、秋两粮当即减三成。”

    杨潮明确表态,明年就开始减。而今年的夏粮秋粮早就完税了,因此等同于直接减税,南直隶七百万担税粮,减少三分之一那可是两百多万担呢,少了这么大一块,杨潮可养不起那么多兵。

    所以杨潮还需要这些豪族答应:“不过本督要征商税。相信各位绅民会积极配合的。”

    很奇怪,这些豪族对于杨潮收商税的反应比加粮税低多了,难道他们不知道杨潮加征的商税可能会很高,但是他们依然觉得土地才是根本。

    而豪绅们也提出了一个要求,那就是各家免税部分希望杨潮能够依法办事。

    大明朝优厚士人,只要有功名,哪怕只是一个秀才,也会有两百亩的免税田地。

    但是这些豪强家族哪一家不是几万亩甚至十万亩以上的田产,就算每个家族都有秀才,能免除的赋税数量也有限,两百亩的免税田,对于中小地主来说,或许还算一种优厚待遇,但是对于这些豪族来说,简直是不足挂齿,但是他们对于这种免税的特权却很看重。

    重视这种特权的程度超过了对商税的关注。

    对这种想法杨潮很不理解,但是觉得也不是坏事,起码自己遇到的阻力会变小。

    最有可能的理解是,这些豪族是为了面子,就好像后世那些有权势的人,宁可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走关系,也不肯按照正规程序缴纳违章罚款,这彰显的是一种特权,象征的是高人一等的身份,也许这种东西才是豪族最看重的。

    在苏州待了三天,跟各个士绅友好交流,气氛也算融洽,这样亲身交流,让豪族也算是有了面子,反弹才算平息下来。

    在杨潮一手大棒,一手甜枣之下,苏州问题很快解决,接着松江府,松江府也有大量的秀才被抓,牵连到了绝大多数豪族,因此也相当配合,加上杨潮跟豪族亲切交谈,一个月时间也将松江的土地清丈出来,同样是翻了一倍的样子,从三万顷到六万顷,比朱元璋时代多了一万顷。

    最富的松江清丈完后,杨潮就回到了南京,剩下的工作就交给黄凤府了,要求黄凤府在夏粮之前,必须将整个南直隶的土地全都清丈出来。

    有一万名秀才被充军,杨潮知道,哪怕自己出面安抚,哪怕自己给豪族免税,这个梁子还是结下了,要让豪族真正跟自己一条心,只有让他们发现跟着杨潮能够取得更大的利益,这只能等几年后他们发现缴纳的税少了,发现取得收益大了,才会慢慢改观,短时间内也只是安抚住而已,并不可能让他们跟杨潮一条心。
    第(2/3)页